支原体肺炎四问四答
日期:2023-11-01 09:21:26  发布人:8000000781  浏览量:967

近期,多地报道支原体肺炎病例增多。大家对支原体肺炎相对陌生,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防范呢?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支原体肺炎神秘的面纱。

 什么是肺炎支原体、肺炎支原体阳性?

 肺炎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发生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,其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。细菌直径一般在0.5-1微米,病毒为20-200纳米,而支原体直径则在50-300纳米。

 

 

  肺炎支原体阳性实际上指的是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。当支原体感染人体后,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会特异性识别抗原,并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,合成分泌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、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,即抗体(主要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两种)。在未发生感染时,身体里是无法检出相应抗体的,即阴性。相反,当检出相应抗体时,即可判定为抗体阳性。

 

如果判定了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,是否就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支原体感染和肺炎?

 

答案是未必。

 

 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阳性,提示可能感染该病原体,但不能百分百确定感染。支原体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核酸和ELISA法检测抗体。肺炎支原体阳性一般是指抗体阳性。支原体抗体有IgM抗体和IgG抗体两种。若IgM抗体阳性,提示急性感染;若仅IgG抗体阳性,提示曾经感染过肺炎支原体。此外,任何临床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假阳性率。因此,抗体检测阳性,并不能代表感染肺炎支原体。

 

肺炎支原体的名字中虽然有“肺炎”,但并不代表感染后一定会出现肺炎。它作为一种常见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,可能引起咽炎、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,也可能引起支气管炎、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,也有部分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。

 

 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,感染是否进展为肺炎,需要根据发病时间、临床症状、体格检查、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定。

 

 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?

 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,以发热、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,可伴有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耳痛等。发热以高热为主,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。各年龄段人群均对肺炎支原体易感,其中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好发。

 

 

 肺炎支原体本身没有细胞壁,所以常用的青霉素和头孢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,以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都对其无效。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用药。

 

 如果出现发热、咳嗽症状,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,建议及时就诊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用药。

 

 肺炎支原体肺炎,轻症病程在7-10天左右,一般预后良好,不留后遗症,在家庭护理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:

 1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,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,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、咽喉疼痛、流鼻涕、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。

 2、正确服用退热药,六个月以上的孩子,可以选择布洛芬(间隔6~8小时)或者对乙酰氨基酚(间隔4~6小时),二者任选其一即可,一天不超过4次,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,也不建议交替使用。

 3、不常规推荐使用镇咳药,如果干咳明显影响休息,可酌情应用。可以使用祛痰药物,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。

 4、要注意通风、保持清洁,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患者避免接触烟草、宠物、花草等。

 

  怎么才能做好预防措施,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?

 

 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生,尤其是夏末秋冬季发病率高。主要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,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比如咳嗽、打喷嚏。5岁以上的学龄前及学龄儿童、青少年属于高发人群。

 

 感染后潜伏期为2-3周,以乏力、咽痛、头痛、咳嗽、发热、食欲不振、腹泻、肌痛、耳痛等为主要症状。其中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,咳少量黏液痰。发热可持续2-3周,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。

 

 预防措施主要包括:

 

 1. 远离传染源,室内定期开窗通风,去人员密集且封闭场合时建议可佩戴口罩。

 

 2. 做好手卫生,经常用肥皂(洗手液)流水洗手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。

 

 3.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足量饮水,充足睡眠,适量运动,以增强免疫力。

 

 总之,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,如若出现了咳嗽、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建议尽快就医,查明病因,针对性地治疗,切莫自行服药,或因延误病程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。

校内卫生科门诊服务时间

工作日8:30--17:00:卫生科108室(学校北门花房)

服务电话:0519-86332075

健康驿站24小时门诊:宿舍区4A126(从4号楼东侧消防门进入)

服务电话:0519-86453109


核发:8000000781 点击数:967 收藏本页
分享到